
南水北调,是一份嘱托——
“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要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清水永续,是一份部署——
“要对标‘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目标,全面检视和查找丹江口库区及入库河流全流域水质风险隐患,逐项建档立卡、逐项整改落实,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今年6月,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实地调研陕西、河南、湖北等地,并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公司召开座谈会,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工作问诊、把脉、开方。
丹水北上,是一份使命与责任——
“丹江口库区及入库河流全流域存在哪些水质风险隐患?如何做到存量问题全面解决、潜在风险全面化解、增量问题全面遏制、体制机制全面健全?”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运行管理单位,中线水源公司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贯彻落实李国英部长在调研时的讲话要求,在长江委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本职,深入研究改进工作的具体思路,从守护中线水源工程“三个安全”着眼,不断探索着问题的答案,践行着中线水源人的担当。
做好“共”字文章,让协同协作的默契成为“机制”
“王大为,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汉江马家岗村河段长”……当鼠标点开库区巡查卫星地图上的某一处绿色小方块时,一组直抵村组的涉库信息跃然眼前。这是中线水源公司库区管理保护工作措施的一个细节,更是公司把握从严、从细、从实的原则,高效做好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工作的一个缩影。
卫星地图上出现的人名是库区管理点位上的“网格员”。“网格员”源于中线水源公司与库区六县(市区)签订的丹江口库区政企协同管理协议。2022年9月23日,随着公司与郧阳区政府库区协同共管协议的签订,历时一年半,公司通过与六县市的签约实现了库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签订协议,意味着双方有约。如何做实约定,在政企双方间建立起在河长制管理框架下的库区协同共管长效机制。中线水源公司主动作为,向库区六县(市区)政府致函,要求收集包括库区现场网格员姓名、联系方式、负责区域等协同管理网格化建设基础信息,推进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让协作的默契成为机制。6县市区、42个乡镇、382个行政村……信息源源汇集,悉数进入公司库区管理系统。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库区六县(市区)网格化建设基础信息核对,已将乡镇、村级网格化管理责任人信息录入丹江口库区实景三维一张图并编印成册。今后我们所掌握的库区遥感解译信息、现场巡查信息将快速传达到涉事现场的最前沿,以最快的速度上报、解决问题。”库区管理部张保华信心十足地说。
从协议到协同再到协作,公司库区管理正从“有名有实”转向“有力有效”。
7月6日,公司通过库区遥感监测发现盛湾镇两个村之间水域有疑似大面积油污,立即展开现场巡查,并发现库区管理范围内存在钒矿盗采并随意堆放矿渣现象。巡查人员当即联系公司水质监测部门,相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布设点位、采样检测……与此同时,向淅川县河湖长制办公室、丹江口库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通报,要求限期采取措施妥善处置,成效显著。
像这样的默契协作不胜枚举。从发生到发现,从处理到上报,快速响应、高效解决。公司从内部横向建构了管理工作联动机制,从外部纵深推进库区政企协同管理长效机制。
锚定“全”字发力,坚守水质安全底线不容有失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这既是一份面向全流域的答卷,又为水源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然而,看似简单的“一泓”背后,却要付出无数艰苦卓绝的努力。作为亚洲第一大人工水库,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1050平方公里,库区上游更是绵延9.52万平方公里,入库河流达16条之多。水质问题表象在水里,但根子在岸上,要消除影响水质安全的隐患,实非易事。
“李国英部长在调研时提出将水源地管理范围延展到库区及上游流域,将管理目标从原来的水库水域岸线巡查、水质断面监测扩大至水库及其上游流域的全要素、全流域、全时空监控,可谓高瞻远瞩又切中要害。”中线水源公司总经理马水山说。
为了守护好“一泓清水”这道生命线,中线水源公司锚定目标、抓住关键、靶向施策,坚守底线,筑牢防线,努力书写新的“水源文章”。
这条底线,在水源人眼中就是那蜿蜒曲折、百折千回的4000余公里库岸线。
——积极响应李国英部长提出的“加快完善丹江口库区库周遥感监测体系”的要求,组织开展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一张图建设,通过卫星遥感数据解译分析消落区土地利用情况,同时在前期水库地形测量和170米航拍数据基础不断完善。
——收集上游流域范围、水土流失监测、尾矿库、污水处理等基础要素数据,为拓展汉江上游流域管理范围打下基础。
——开展丹江口水库管理与保护范围的界桩、标示牌测设工作,8月初已完成库区控制测量、18497个界桩的现场查勘、560个标示牌的室内预划,以及10980个完好界桩、1个水位标示牌的维护,正在进行4个水位标示牌重建、19个水位标示牌维护、3886个界桩和124个分界界桩测设等工作。
——开展库周安全隔离设施试点建设,赴淅川县香花镇、郧阳区安阳镇、丹江口市坝址区附近库周进行了现场踏勘,组织编制《丹江口水库安全隔离设施建设规划》初稿,初步确定针对土地征收线范围内城镇居民聚居区以及通库道路、人工耕作密集区域先期开展试点建设,有效隔离水库区域,预防污染水体行为发生。
——鼓励社会民众广泛参与库区管理保护,编制群众举报事项信息管理实施方案,拟在丹江口库区布设的560个标识牌上,设置“群众举报事项管理”应用二维码,让小小的“码”发挥联通社会参与监督的作用,探索水源地保护机制。
一道道防线,在水源人的心中是层层织密的水质监测网,更是着力构建的应急防线。
七月流火,高温持续。丹江口水库入库支流浪河、泗河库湾局部水域出现藻类异常增殖现象。公司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成立工作组分别开展了为期38天和43天的应急监测,直至指标恢复正常;8月29日公司收到丹江荆紫关锑浓度超标的信息,按照水利部和长江委的部署安排,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应急监测。
水质安全是生命线。为掌握丹江口库区重要入库河流的入库污染通量,评估不同支流对库区水质的污染影响,水源公司利用长江委及相关部门在河流入库断面、库区和出库断面设置的水文、水质自动监测站,试点开展水文水质同步监测工作,目前已在白河、堵河、丹江、老灌河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水文水质同步监测,进一步拓展水质监测范围要素。
对照李国英部长提出的“全时空”监控要求,水源公司针对性开展专题调查研究,7月公司组织开展了丹江口水库“天空地”遥感水质监测技术调研,提出无人机、船载高光谱监测试点的实施方案,研究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水质监测体系,
实现全库大范围、重点区域水质变化实时监测。
此外,依托与南水北调集团中线公司建立的中线水源区及干线水质安全保障会商机制,双方共享水质监测数据,及时通报舆情事件和突发水质异常情况,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目前已完成2023年4至8月份会商,联合编制会商专报5期。
守底线、筑防线,不容有失。随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相继开展,一张覆盖全要素、全流域、全时空的监控网络正随着奔腾的汉江水绵延铺开。
心怀国之大者,“一股劲”推动不折不扣
“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把总书记的嘱托牢记在心中,把维护‘三个安全’的责任扛在肩上,把李国英部长调研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工作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在长江委的领导下,依法履责,加快推进水质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水质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创新推进数字孪生丹江口建设,努力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马水山在公司重点工作推进会上提出切实的要求。
7月份以来,贯彻落实会、推进会、专题项目研究会……一系列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相关会议紧锣密鼓地召开、部署,一项项规划浮出水面逐渐清晰,一个个方案编制落地,描绘未来的蓝图分解成一张张作战图。
成立工作专班,推进陶岔水质监测示范站和中心实验室建设前期工作;谋划库区及上游流域水质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初步提出补偿机制的顶层设计并上报长江委审查后推动。
开展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流域数字底板建设;推进与数字孪生汉江流域及已有系统深度融合集成,强化系统应用试用,不断优化完善和迭代升级……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之路,是牢记嘱托、推动绿色发展之路,也是把握“严、细、实、效”原则,贡献“水源力量”之路。中线水源公司将永葆初心,与流域各方同题共答,做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水源文章”。